转基因作物产品的研发,最初源自于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比如,如何让作物抗旱、抗虫、抗病害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如何让作物更具营养价值以避免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等等。科学家首先要了解、发掘基因,确认能决定目标性状表达的基因片段。这是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工作,为了全面地认识某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对整个基因组的影响,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实验。
种子培育
在确认了目标基因的特性并分离获得该基因之后,科学家首先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并优化得到合适的“运输工具”把基因转移到想要改良的植物基因组中。之后,科学家会在实验室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获得包含目标基因的优良植株,实验室和田间的大量培育筛选,以及结合分子特征、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产品性状等方面的评价,最终获得优良的品种并收获种子。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还会评估它们是否有商业化价值。只有在层层筛选中胜出的品种才能最终被提交政府部门进行审批。这个过程往往需要科学家对很多代的转基因作物花费多年的大量研究与分析。
政府审批
在试验中过五关斩六将的优良品种,通常还需要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评价批准后才可实现商业化种植,登上我们的餐桌。在美国与转基因作物产品审定相关的部门有美国农业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由这三个部门分别从转基因作物开发和田间试验、食用安全以及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审查评估。
而像美国这样大的粮食供应国,为保证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其他国家对该产品进行作为食品与饲料加工原料进口的安全评价并获得相关批准。由于各个国家的要求不尽相同,产品审批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而漫长。
转基因种子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种植,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与汗水。据统计,一粒转基因种子从研发到真正投入市场实现商业化平均需要耗费13年,总投入1.36亿美元。其中,产品的审批过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些非常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公司,往往由于不能负担这样冗长而昂贵的审批过程而无法使其优良的研发成果惠及农民和消费者。
科学家们的研究还在进行,种子的故事还在继续。小转希望未来有更多有益于农民、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环境的转基因种子问世,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